5月11日,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4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显示,4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80.85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4%,增速比上月末低0.3个百分点,比上年同期高1.9个百分点。4月份,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,同比多增649亿元。企(事)业单位中长期贷款增加6669亿元。4月份,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.22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2729亿元。4月末,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.95万亿元,同比增长10%。
(相关资料图)
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分析称,与一季度相比,4月份金融数据呈现出一定分化特征,但企业的中长期信贷需求仍然保持较高水平,预示着对经济预期仍然保持乐观。同时,“五一”假期消费市场的火爆也显示居民消费仍在转暖,这将对经济恢复带来更多支撑,从而带动金融数据走强。
信贷投放季节性回落信贷节奏趋于平稳
4月份信贷投放呈现季节性回落,信贷节奏趋于平稳。数据显示,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188亿元,较3月份呈现季节性回落,仍同比多增649亿元。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向《金融时报》记者表示,4月份是信贷投放的“小月”,一季度人民币贷款超常规增长10.6万亿元之后,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速放缓,符合预期。
从信贷结构看,4月份人民币贷款增长主要贡献项仍然是企(事)业单位贷款。“企(事)业单位贷款增加6839亿元,占人民币贷款新增的95.1%。应该说,信贷需求‘企业强,居民弱’现象仍未改变。”董希淼分析称。
住户部门方面,数据显示,住户贷款减少2411亿元,其中,短期贷款减少1255亿元,中长期贷款减少1156亿元。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,除受季节性因素和信贷节奏调整影响外,住户贷款减少也反映出当前消费修复力度依然有待加强,居民消费心理仍较谨慎。业内专家普遍认为,居民消费信心和购房意愿仍需进一步稳固。
社融方面,4月末,社融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%,继续保持平稳。4月份新增社融1.22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增2729亿元。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,结构上,财政政策前置发力,政府债净融资4548亿元,同比多636亿元,占新增社融的37.28%;新增人民币贷款4431亿元,占新增社融的36.32%。此外,委托贷款、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三项表外融资改善。
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推动经济回升力度较大
4月末,M2余额280.85万亿元,同比增长12.4%,增速虽比上月末低0.3个百分点,但仍然比上年同期高1.9个百分点。董希淼认为,这表明,稳健的货币政策仍然较为有力,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,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没有减弱。“当前M2增速仍位于近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附近,这意味着从货币供应量角度看,金融推动经济回升力度较大。”王青表示。
对于M2增速环比走低的原因,梁斯分析称,一方面,银行信贷投放放缓,带动存款规模下降;另一方面,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下降。人民银行发布的《2023年第一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》显示,倾向于“更多储蓄”的居民占58.0%,比上季减少3.8个百分点,预防性储蓄动机有所下降也带动了M2增速环比下行。
存款方面,数据显示,4月份,人民币存款减少4609亿元,同比多减5524亿元,其中住户存款减少1.2万亿元。对此,董希淼分析称,随着资本市场稳定、理财产品净值回升,居民投资理财意愿逐步恢复,部分存款回流到资本市场、理财市场。近期黄金价格上涨较快,部分居民还加大了与黄金相关的资产配置。同时,这也与一段时间以来存款利率不断下行有关。
4月末,狭义货币(M1)余额66.98万亿元,同比增长5.3%,增速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均高0.2个百分点。王青表示,在企业经营活跃度明显改善背景下,4月份M1增速继续低位徘徊,主要源于当前房地产市场整体上仍处于调整阶段,居民购房款转化为房企的活期存款规模仍然偏低。
展望后续货币政策,在温彬看来,4月份CPI和PPI数据低于市场预期,反映当前经济内生动力仍有待加强。就宏观政策而言,应继续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,尤其是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,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。货币政策在保持稳健的前提下,继续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,持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,巩固经济稳步回升的基础。
关键词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