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资讯 > > > 正文
@年轻人,珍视身体里的“两室两厅”,防心源性猝死警惕这些信号-焦点消息
发布时间:2023-05-11 08:14:14   来源:文汇  
年轻人,请保护好你 " 珍贵的两室两厅 "。

日前,又传来青年演员突然去世的消息,年仅 25 岁的生命突然定格,旁人听了唏嘘。媒体报道称,死因是过劳引起的 " 急性心肌梗死 ",也有传言称是新冠痊愈后不久饮酒加健身后疑似引发 " 心肌梗死 "。虽然未公布具体死因,但从目前已知的信息可以明确的是,这又是一例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病例。

到底什么是心源性猝死?有哪些致病原因?猝死前会有什么样的表现?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呢?

在理解这些知识前,我们先对心脏有一个大概了解。人的心脏大小犹如本人的拳头,由右心房、右心室、左心房、左心室 4 个心腔组成。构成 4 个心腔的腔壁由心肌组成。房间隔分隔左右心房,室间隔分隔左右心室。右心房与右心室之间有三尖瓣,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有二尖瓣,相当于房间的大门,控制着血流的方向。通过心肌的收缩与舒张,实现心脏 " 泵 " 的功能,促使血流沿 " 右心房 - 右心室 - 肺循环 - 左心房 - 左心室 - 体循环 " 的顺序流动,实现全身营养物质、氧气、代谢产物的交换。也因此,这个心脏结构被称为身体里 " 珍贵的两室两厅 "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年轻人容易心源性猝死?

猝死是指急性症状发生后即刻或 24 小时内发生的意外死亡,多数学者倾向于将猝死时间限定为发病 1 小时内。通常发病前很少有明显的症状或前兆。心脏疾病引起的猝死称为心源性猝死,是最常见的猝死原因。

总体来说,心源性猝死中,90% 的病因为急性心肌梗死。并没有严格科学证据能说年轻人容易心源性猝死,但对于 40 岁以下的年轻人而言,心源性猝死的病因组成会有所不同。这其中,70% 为结构性病变,包括冠心病、心肌炎、结构性心脏病(肥厚型心肌病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),另有 30% 通常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,称为 " 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 "(SADS),这部分患者往往尸检也难以明确具体病因。

那么,心源性猝死前有哪些表现?有没有可能预警?

其实,通常心源性猝死前没有任何征兆。但如果出现这六大信号,需要引起重视,并立即就诊:

1、曾有不明原因的晕厥:尤其在活动中或应激时出现,往往提示有心脏问题。

2、胸痛、胸闷、胸部不适:尤其是活动、劳累、用力时出现。

3、呼吸急促或窒息感:尤其发生在活动、劳累、用力时。

4、心悸:可能伴随出汗、头晕、恶心等,尤其与活动、劳累、用力等相关。

5、体检时有心脏杂音。

6、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猝死家族史。

心源性猝死能预防吗?

尽管心源性猝死前通常没有征兆,日常生活中是有一些办法可以预防这类恶性健康事件的。

【培养健康生活方式】营养均衡、适量运动、控制体重、戒烟限酒、减轻压力,均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。

切记: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!尤其对于有心脏疾病、心脏疾病高危因素或心脏疾病家族史的患者,过度劳累或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脏负荷过大,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。

【定期体检】体检可以尽早发现心脏疾病或心脏疾病的高危因素,如高血压、高血脂、糖尿病等,从而能够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
要提醒的是,如果有心脏病家族史(家族中有人罹患遗传性心肌病,比如肥厚型心肌病、离子通道病、心源性或不明原因猝死等),要及早就诊,完善常规心电图、心脏超声、动态心电图等检查,必要时进行冠脉影像学、心脏磁共振、电生理检查、基因检测等。

【药物或器械预防】如果有心脏疾病或心脏疾病高危因素,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相应药物治疗。

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(ICD)是目前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,可显著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。通常用于严重心衰、室速室颤等病人。具体的植入指证和植入类型需由心内科医生经过全面评估后决定。

如遇到不明原因倒地的患者怎么办?

心源性猝死之所以救治成功率低,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患者出现心源性猝死时往往在医院场景之外,而其救治时间窗又非常有限,因此,公众掌握科学的救治技能是必要的。

如果遇到不明原因倒地的患者,我们建议:

1、评估现场情况:判断周围环境,确认现场安全,做好自我防护。

2、判断患者意识:拍打患者双肩,对耳大声呼叫。

3、向周围呼救:如患者无回应,自己或让周围人打 "120",如有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,则让周围人取来。

4、检查患者呼吸和大动脉搏动:摸同侧颈动脉 5-10 秒,判断有无搏动,同时观察患者胸廓有无起伏以判断是否有自主呼吸。

5、如患者无呼吸和大动脉搏动,则进行心肺复苏(CPR)。

胸外按压的患者体位:将患者放置于平地或硬板上,仰卧位。

按压部位:将手掌放在患者乳头连线中点或胸骨中下 1/3 处。

按压方法:一手掌根放在按压部位,另一只手掌贴于其手背上,两手平行贴合,手指交叉互握。按压时双臂绷直,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。按压和放松的比例为 1:1。

按压深度:≥ 5cm。

按压频率:每分钟 100-120 次。

6、开放气道并通气:清理呼吸道;人工呼吸:口对口用力吹气,每次吹气时间为 1 秒钟,每 30 次按压后进行 2 次呼吸。

7、AED 电除颤:如果有 AED,在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同时,需要将 AED 连接到患者身上,按照提示进行电除颤,除颤时切记所有人必须离开患者。此后继续心肺复苏:持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。5 个循环后再次判断脉搏和呼吸,如未恢复,则继续 AED 除颤、心肺复苏,直到急救人员到达并接手处理。

作者:王晓群 杨晨蝶(作者均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)

图:视觉中国

责任编辑:唐闻佳

* 文汇独家稿件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关键词:

推荐内容

Copyright@  2015-2022 华南器材装备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 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295 911 578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