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相关资料图)
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初春时节,我们全家到郊野挑荠菜是最高兴的事了。民以食为天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妻子准备好了面包、牛奶、南农烧鸡等食品。两个女儿甚至激动得睡不着觉,像去赶节一样兴奋。
我家住在晨光巷,离目的地卡子门(有名的原红花乡广洋村蔬菜生产基地)只有七八里路远。第二天一大早,我们四人一人一辆自行车,鱼贯而行。小女儿说:“我们真有点当年‘武工队’出城的架式!”
过了一个冬天,人像被窒息一样。一回到大自然,春光明媚,呼吸着新鲜空气,满目的充满生机的绿色,顿觉心情舒畅。大家在菜地里、水沟旁、道路边寻寻觅觅,如找宝贝一样。每当发现一片大的嫩的荠菜,总是引来一阵笑声。远离大城市的喧嚣和压抑,释放出工作和学习中的紧张和压力,充分享受阳光和大自然的乐趣。每个人真像置身于一幅巨大的、美丽的《春回大地》的油画之中。这在大都市里是享受不到的。
菜地里的荠菜,大而娇嫩、青翠欲滴,这是缺乏光照的原因。而路边、沟旁的荠菜则大而肥硕、呈灰褐色。这是由于太阳光合作用充足的结果。所以它有了“野”性,味也就更正、更纯、更浓了。
半天下来,收获不小,足有10余斤。这种“自生自灭”的东西,倒成了我家的美味佳肴,丰富了我们的餐桌。荠菜做的饺子、馄饨、包子、春卷、元宵,还有荠菜炒冬笋,谁不喜欢吃呢?清香爽口、不肥不腻、齿留余香,都是现代人最好的馅料。挑荠菜、吃荠菜,吃的是野菜,品的是文化。但这踏青的收获、挑荠菜的乐趣离我们渐行渐远了,只是一种美好的回忆。黄国学
关键词: